
指导老师:国家级心理咨询师、家庭教育指导师窦娇娇
孩子信息:小莹,27岁,女孩
基本情况:小莹大学毕业工作没多久忽然躺平,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,黑白颠倒,还会在深夜打扰父母睡觉,不吃家里的饭,不和任何人交流,长达四年。
近期改变:经专家指导,小莹走出了房间,和父母的关系缓和了很多,现已开始尝试新工作。
女儿今年27岁,大学毕业四年了,按理说,这个年纪的孩子,或成家或立业,本该是让我们省心的年纪。
可她,却在工作没几天后,忽然把自己关进了房间,一关就是四年。
01“全村骄傲”变“全村笑柄”展开剩余89%女儿23岁时从医科大学毕业,毕业后去医院实习了半年,忽然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。
曾经那个乖巧懂事、成绩优异,是我们全村人夸赞榜样的女儿,不见了。
取而代之的,是一个郁郁寡欢、对一切都失去兴趣的“躯壳”。
我们向学心理的亲戚家孩子请教,那孩子说,女儿可能是患上了抑郁症,需要阳光和能量,建议我们多带她出去走走,多和她聊聊天。
我们小心翼翼地尝试,可女儿拒绝和我们一起出门,我们和她说话,她充耳不闻。
她把房门从里面反锁,只有上厕所或喝水才会临时打开一道缝,我们趁她开门的间隙,把热腾腾的饭菜放进去,她却忽然炸了,对着我们破口大骂,将碗筷狠狠地扔出来,然后“砰”的一声,再次把门锁死。
渐渐地,她和我们的交流,只剩几个字“转钱”、“出去”、“滚”、“烦死了”。
她开始黑白颠倒地玩手机,我们不知道她在看什么。
她自己不睡,也不让我们睡好,有时半夜三更忽然要钱,会用力敲门甚至砸门,把我们从梦中惊醒。
我们不堪其扰,成了全村的笑柄,邻居们从前的羡慕,变成了背后的窃窃私语和同情的眼神。
那种感觉,比刀子割心还难受, 我们去医院咨询,精神科的医生开了药,她不吃,甚至不再信任家里的水和食物,自己买了一堆矿泉水堆在墙角,成箱的泡面、饼干、面包成了她的全部口粮,我们精心做的饭菜,她连碰都不碰。
我和丈夫不止一次想过,要不就算了吧,就当没生过这个女儿,可每次看到她又觉得心疼的不行,那毕竟是我们的孩子。
我们夫妻俩揣着最后的希望,去了大城市打听情况,想看看外面有没有更好的办法。
碰巧,我们了解到了倍赋力家庭教育,我们抱着赌一把的心态报了名,并顺利和窦娇娇老师建立了联系。
02成长路上的“硌脚石”在窦老师的分析下,我们才了解到,原来女儿的表现叫做“双相情感障碍”。
这个陌生的名词,让我们既害怕又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。
窦老师并没有急着制定方案,而是详细地“问诊”了女儿的成长经历,时不时询问我们一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。
在窦老师的点拨下,我们逐渐认识到了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失误。
我和丈夫都是要强的人,一辈子没输过谁,女儿从小就是我们的“作品”,她的每一次考试、每一张奖状,都是我们向外界炫耀的资本。
我们为她规划好了人生:考重点大学、进大公司、嫁个好人家。
我们夫妻俩在教育理念上偶有分歧,但很快就会在“为了女儿好”这个统一战线上达成一致,然后联手向她施压。
当女儿承载不住这份沉重的爱时,她的精神世界就崩塌了。
此外,窦老师通过隐形介入和女儿建立了友谊,在她们两人的交谈中,我们才知道,女儿的实习经历并不顺利。
她学的是护理,毕业后在市里最好的医院实习,是我们非常认可的“铁饭碗”,我们会和所有人炫耀她,夸她。
但医院的工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顺利,高强度的工作节奏、复杂的人际关系、以及每天面对生死的巨大心理压力,让她喘不过气,可面对我们时,我们的期望与满意又让她无法把那份委屈说出来,仅有的几次诉苦,也被我们以“谁的工作不累呀,现在已经很好了,多少人想进医院都进不去呢”给挡了回去。
工作的压力,我们的不理解,让女儿陷入了自我矛盾与深渊。
03逐步调整在深入分析后,窦老师为我们量身定制了调整方案。
1 合理放手窦老师建议我们,首先要做的,是把对女儿的过度关注,收回来,学会“解绑”,不再把女儿当成生活的全部重心,而是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。
我们听从窦老师的建议,开始不再那么操心,忙完一天的活,我会去和村里的人一起去小广场跳舞,她爸爸也重新拾起了年轻时的爱好——画画。
我们俩也会在家聊些八卦,比如我在跳舞时听到的趣事,他也会分享他画画的心得。
2 关系修复老师强调,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孩子,任何形式的“强迫”都是火上浇油。
她建议我们放弃“让她好起来”的执念,“接纳”她现在的状态。
我们不再刻意提醒她来吃饭,买了个微波炉,并提醒她“我们做好饭给你盛出来,你什么时候饿了就用微波炉热热,千万别吃凉的,对身体不好”。
女儿虽然没有回应,但四天后的晚上十一点左右,我听到了微波炉的响声。
通过窦老师的指导,我们开始了解现在年轻人喜欢的网络文化,偶尔也会提醒她:“今天天气不错,可以出去走走拍拍照,肯定很出片。”
我们不再试图教育她,也不再强迫她,而是“忽略”她的存在,不再给她任何压力。
3 营造“无压力”场所窦老师说,家应该是充电的地方,而不是耗电的地方,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“无压力”的能量场。
我和丈夫把家里彻底打扫了一遍,把女儿之前的奖状和奖杯收了起来,换上了几盆绿植和花。
我们会主动问她钱够不够用,时不时给她转一点钱。
04重启人生改变是悄然发生的, 大约一个半月后,我们发现,我们放在桌上的饭菜,虽然每次都吃得不多,但明显被动过了。
有一次,我正在院子里洗衣服,她忽然走了出来,指着刚长出花苞的花问我“这是什么花?”我激动的回应她“是洋桔梗,听别人说这种花可好看了,还有一个星期差不多就开花了”。
随着我们家庭氛围的不断改善,女儿的变化也越来越大,她开始愿意在白天走出房门,虽然时间不长,但至少不再完全封闭。
她不再半夜砸门,作息也慢慢规律起来,心血来潮还会自己煮面吃。
又过了一个月,她问我“如果我不去当护士或医生,而是随便找份工作,你会失望吗?”
我立马回她“当然不会,又不是说只有当医生才是工作,只要你喜欢,妈妈就支持你”。
一个星期后,她去药店找了份营业员的工作,刚上班时她不太适应,回家抱怨站一天好累,顾客什么都不懂就来买药,我们按照窦老师的方式,安慰她“今天可能不太顺利,先干两天试试,不行我们再换”。
她坚持了几天,没再抱怨,只是看起来有点累,我们没有过多打听她工作上的事,只是询问她“今天累不累,想吃什么妈妈给你做”。
又过了几天,她的状态越来越好了,休息那天,她把自己的房间彻底打扫了一遍,早早地就睡了觉。
她的脸上,重新有了笑容,我们终于放下了心,也学会了如何正确对待女儿。
我们相信,在未来的日子里,女儿一定会彻底走出阴霾,找回属于自己的阳光人生。
而我们作为父母,也终于学会了如何去爱——不是以爱为名的控制,而是彼此尊重、各自独立、又相互支撑的真正意义上的家人。
倍赋力家庭教育拥有专业的青少年问题教育专家、心理辅导专家、学习动力提升专家,每位老师均持证上岗,更有从业三十余年的心理学大拿、教授共同指导。已经为53000+家庭的家庭教育问题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专业化、定制化的咨询服务,并拥有成熟、完善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。
我们会针对您孩子的具体问题策划一套完整的“一对一”解决方案,从头到尾一步步深入分析,极具针对性地为您提供解决办法,通过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、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,尽快帮您解决问题,帮助孩子取得进步、健康成长!
如果您也面临家庭教育的问题,不妨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。
倍赋力家庭教育的每一位专家导师,不会轻易放弃每一个孩子!
倍赋力家庭教育
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更好的自己
发布于:山东省倍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